
量子计算股价哀鸿遍野“名人言论”成主因?
Kaiyun官方网站 Kaiyun官方登录“我并不是真正的量子计算专家,但我的理解是,它离成为一个真正实用的范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前,NVIDIA黄仁勋在CES技术大会分析师日的问答环节中表示“如果你说15年后会出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为时过早。如果你说30年,那可能有些迟了。如果你说20年,我想我们很多人都会相信。”
在梳理量子计算美股跌落的节点后,不难发现,黄仁勋、扎克伯格作为业内两位名人,对量子计算股价走势的影响非常大。
那么,当我们尝试抛开这些声音后,有哪些实际因素是可能造成量子信息公司股价波动的呢?
量子纠错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量子计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其走向实用化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解锁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关键,在于将所有这些单独的部分集成到一个可复制且可靠的系统中,该系统才可以得到大规模制造。要将量子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实际应用场景,需要解决众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包括硬件的集成、系统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等等。
一是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这一阶段的目标,美国谷歌公司“悬铃木”系列以及中国科大“九章”系列、“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已经实现;
二是实现专用量子模拟器以求解经典计算无法解决的有应用价值的重大科学问题;
目前,我们主要处于第二阶段,现有的量子计算技术无法解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量子计算的研发从未停下,但实际应用场景却有一些摸不到。
一方面,现有的量子计算技术的实用化程度似乎处于“这个东西能用,但是不用也行”的状态,商业化程度也很难推进。
光子盒之前的文章《Rigetti Computing股价上涨1756%:量子计算的热潮与冷思考》中就曾分析过,“量子计算股价势态如何,除了受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限制外,还与技术能否落地、落地场景是否精准相关。换言之,技术能够精准落地收益的关键前提是找准市场痛点,那么技术无法精准落地的原因之一便是市场‘痛点’找不准。”
另一方面,虽然前段时间关于量子计算发生飞跃式进步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我们必须承认,像谷歌推出全新量子芯片——Willow,这种技术进步属于一年难遇一次的重大突破,在谷歌之后没有一个量级相似的行业燃点跟进。
技术瓶颈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即使黄仁勋不发声,willow带来的震撼余温也离消散不远了。
而且,这次黄仁勋的发声也一并让大家更深的了解到了量子计算行业面临的诸多顽疾,比如一些企业的夸大宣传、文字游戏,又或者,很多根本不搞技术为了炒股疯狂玩概念,影响了行业信誉。
谈完这些会对量子信息公司股价造成波动的实际因素后,我们再回到二位名人“看似主观性很强的言论”上,关于这些,褒贬不一。
比如,DA Davidson技术主管Gil Luria认为“黄仁勋的言论是‘自私自利’的。Gil Luria表示,量子计算将在五年内成为技术领域的一大趋势,当量子计算变得足够强大,它可能会以更小的占用空间和更快的计算速度取代GPU,显然会对NVIDIA的核心业务带来冲击。”
再比如,量子计算大神Scott Aaronson在谈论“黄仁勋与量子计算股市”时表示困惑:数十亿美元的市值居然会因为一位芯片公司CEO这个领域的随口一说就改变或蒸发,而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信息,甚至可能完全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但是,实际来看,黄仁勋有着对AI超算与量子计算协同进化的远见,而且英伟达早已入局量子计算并做出长期的战略性布局,似乎并不需要通过这种言论来迷惑市场。
黄仁勋曾多次表示,单纯用量子计算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与传统超算技术融合,才能将它的潜力线年英伟达进一步完善了CUDA-Q平台,该平台基于NVIDIA的GPU架构,专为量子计算的需求量身定制,旨在加速量子计算与传统计算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作。
2024年,英伟达的量子计算生态系统已与16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谷歌云、微软Azure和甲骨文云基础设施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IQM Quantum Computing、OQC和Quantinuum等量子领域的领军企业正将量子云技术整合到他们的产品中。
当外界都在因为黄仁勋的言论看衰量子计算之际,英伟达正在悄悄招聘量子领域的专业人才。
公司官网显示,一周前,英伟达发布了多项量子计算相关的招聘信息,岗位包含量子算法工程师、量子计算应用研究总监、量子计算高级数学库工程师、高级量子纠错研究科学家等。英伟达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中明确表示,“2025财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的研发费用增长是由薪酬和福利(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增长29%和32%推动的,反映了员工增长和薪酬增长。”
2025年的英伟达依然在积极地对量子技术和劳动力进行战略投资,为量子-经典混合计算的未来做好准备。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时间线的预估比较长不等于否定或不看好整个量子计算行业,否则黄仁勋根本不会带领英伟达入局量子计算。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量子计算都是一项拥有强大颠覆性力量的前沿技术。它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只是在迈向成熟的道路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持续进步离不开那些有长远眼光的开拓者,也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持续注入与支持。
名人言论有时可以反应短期内的发展态势和现存问题,但过度紧张也没必要,因为量子计算的未来并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我们不能因为一句话、一次就否定了迄今为止量子计算取得的所有进步,也不能因为一些虚假的成果宣传就夸大目前量子计算的发展水平,忽视尚未解决的难题。
1月9日,摩根士丹利发布《2025年十大主题策略》,展望了2025年的十大投资趋势,其中之一便是“量子计算”,认为量子计算是一个“已知的未知”,尽管目前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仍然认为企业和政府需要提前布局相关领域,例如后量子加密技术,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网络安全威胁。
还提出,量子计算也为电信、卫星和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带来了投资机会。此外,还有其他业内人士认为制药(药物发现)、金融(金融建模)、物流(供应链优化)等行业预计将成为量子技术的早期应用领域。
不能过度乐观,也不能因几句名人言论便否定一个行业。正如Scott Aaronson所言,如果黄仁勋的发言能击碎一些夸大其词、诱导公众产生错误认知的谎言,那么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